发行公司: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编剧: 英文名:Stop Loss 豆瓣评分: 0 IMDB评分: 0
在线高清免费观看屏幕:
制作成本:$25,000,000/estimated
止损/拒绝再战日期:2006年8月28日 - 2007年3月
精彩影评:
扯两句:《stop-loss》,关于那该死的战争和同样该死的法律
[已注销]
如果我们的主人公Brandon穿过墨西哥边境,绝尘而去,只留给美利坚一个寂寞而忧郁的背影。那么,《stop-loss》毫无疑问地是部不错的片子。可惜不知道是老美喜欢打家庭牌还是为了表现主旋律,Brandon还是选择留下来继续去伊拉克服役。
Brandon,一个刚从伊拉克回来,即将退伍的上士。却在办理退伍手续时被通知“stop-loss”,“止损“,即把原本可以退伍的士兵留下来继续服役。
对此,Brandon自然是一百个不情愿。
伊战是什么东西?
敌人不是在沙漠里,而是在楼顶上、小巷中、卧室里。那里不是飞机坦克的对轰,只有零星的枪声和埋伏——一不小心你就被干掉了。你的牺牲只会为那些冷冰冰的数据添砖加瓦,而鲜有机会成为英雄被怀念——因为战争的性质本来就与你日日念叨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为了寻找大杀器的你杀死了十几万平民,我们是不是弄混了到底谁才是大杀器?
于是,不愿成为刽子手和枪靶子的Brandon与长官据理力争,而当一个公民应该拿起捍卫他权利的法律武器时,却发现此时的法律不过是一纸黑色幽默:
Brandon拒绝继续服役的理由是:服役合同上说”止损“命令仅限于战争时期,而总统已经宣布战争结束了。从法律上来讲,“止损”命令是无效力的。
长官的理由就只有一句话:总统是美军的最高指挥官,随便怎么讲,他都比你大。
是的,即使在美国,那个我们都认为是法律说了算的国家。只要他比你大,那法律算个鸟毛?
Brandon也曾想过打官司,可是原来打过官司的那些同样被”止损“的士兵告诉他:没有法官愿意和军方对着干。
他们其实都是一伙的。说到底,法律只是给平民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用的。制造枪的人不会让你有机会用这把枪瞄准他。这个世界到处都一样,只是孰轻孰重的差别:有的地方还能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而有的地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都得靠实力而不是道理。
讲理不成的Brandon不得不当了逃兵。于是就出现了结尾的那一幕:他找人抹掉了过去,换了一个身份准备出逃到墨西哥,再也不回来。却因为舍不得家人,舍不得故乡而在边境线上的检查站前放弃了出逃,回去继续服役。他说:离开了家,那我的战争就永远不会结束。
希望他不会先被战争给结束了。
◆长评回复头◆◆回复头◆"如果我们的主人公Brandon穿过墨西哥边境,绝尘而去,只留给美利坚一个寂寞而忧郁的背影。那么,《stop-loss》毫无疑问地是部不错的片子。可惜不知道是老美喜欢打家庭牌还是为了表现主旋律,Brandon还是选择留下来继续去伊拉克服役。"
楼主,我只能说你没有看懂这个片子。
Brandon不像那个带着妻子和孩子跑路的黑人士兵,他无法让父母跟着自己跑路。他是那么地爱他的家庭,他之前选择墨西哥而不是加拿大跑路的原因也是因为墨西哥紧邻TEXAS,他可能还能偷着回来看看父母,最后关头他不能够承受那种亲人近在咫尺无法相见的痛苦,只能赌一把自己能有命活着回来, 个人屈从于这个“吃人”的制度,是一种升华。多数人已经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所蛊惑的时候,少数人是无法抗争的,正如那个参议员是不会接见一个逃兵,当你和所谓的主体价值观相左的时候,谁会支持你呢?
Brandon最终的选者及影片结尾处即将开赴战场的士兵和家人、朋友、爱人道别的时候他们表现出的轻松和汽车开动之后大家或凌重、或茫然的神情产生的强烈对比,恰恰是本片的点睛之笔。正如“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一样,所谓人类社会标杆的美国尚且如此,芸芸众生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尘土而已。
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战友之情,兄弟之情,亲情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正如迷你剧《兄弟连》所说,“我为我身边的人战斗”。影片中的父母知道儿子要当逃兵的时候没有义正言辞的斥责(不符合主旋律),而是老爸想让他回去自首,把事情摆平;老妈立马跳起来想带他跑路,呵呵,天底下最无私最无条件挺儿子的还是他老娘啊。严重怀疑所谓的一系列“大义灭亲”事件。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看电影,尤其喜欢看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兄弟连》等等,拯救大兵瑞恩中那个翻译满腔怒火地开枪射杀了那个曾经被他们俘虏的德国兵之后释放了其他的德国兵,就是一种升华。无论什么时候,请尊重生命,即使他是你的敌人。基本上近30年以来美国所拍摄的战争片的目的都是反战的,拷问的是战争的目的,拷问的是人性。
看完拯救大兵瑞恩,满心充满伤心,为CAPTAIN的牺牲而难过,这是一个在残酷的战争时期还最大限度地保留着高尚人格的人,当大多数人抱着“为身边的人而战,让兄弟们活下来”的信念时,他还能为“更多的人而战,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比如攻击那个本不属于他们任务中的高地阵地而不愿意枪杀那个战俘。同时对他战争之前从事职业的赌局也拷问了战争对人的改变,对人的摧残。战争之前,他是一看便知的教师,从事的是“启迪人心灵,拯救人灵魂”的职业,但是战争让他变得让大家看不出来他曾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教师。影片结尾,CAPTAIN在临死之际对瑞恩说的“你要好好的生活下去,证明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不是所谓的主旋律,而是CAPTAIN知道,为了拯救瑞恩,所牺牲的士兵和他自己的生命都是无价的,他要瑞恩好好地活着,为他们而活着,替他们而活。生命是最最宝贵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看过这部《拒绝再战》,内心充满的是郁闷,是愤怒,是无奈。正因为此,这是一部上乘之作。◆回复尾◆
◆长评回复尾◆
演员角色:
高清免费在线观看日期:2008年3月28日
幕后揭秘:1.剧组为了减少宗教上的冲突,挑选在斋月的时候去摩洛哥拍摄的部分镜头。
2.编剧马克·理查德说为了写好这个故事,他至少修改了65遍剧本。
3.影片的片名“止损”原指一种很常见的金融用语,用在这里指的是一项军事领域里非常有争议的政策,只要军队需要,他们可以强迫已经服完兵役、渴望过上平民生活的士兵,重新履行一次甚至是两次义务。
幕后制作:
【“止损”政策】
美国政府之所以会颁布“止损”政策,并贯彻执行,就是为了让已经服役期满、准备退伍的士兵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役,这项政策的出台,正是利用了士兵入伍前签署的军事合同中的一个漏洞,以便于当他们兵役期满之后,可以随时阻止他们退伍,让他们继续为国家效力。
自从那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男孩别哭》之后,这是编剧兼导演金伯莉·皮尔斯的第一部作品,中间间隔了整整9年的时间。《止损》讲述了一个非常典型、在情感上很有穿透力的故事,考验了一项由政府主谋颁布的政策,对那些生活在美国、超过8万名穿着制服的最勇敢的男男女女的生活的影响--“止损”政策的强制执行,使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已经对国家尽了自己的责任之后,被迫再次做出选择,因为他们需要经历痛苦的徘徊,不知道是应该服从命令,还是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们已经在服役的时候,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然后当他们归零打算重新开始生活的时候,国家却认为他们做得远远不够,想得到更多,想让他们继续回去战斗。
最初的时候,金伯莉·皮尔斯将这部影片看成了一个有特色的故事碎片,应该具备着像经典的公路电影《最后的细节》那样的风格,但是当她更深入地挖掘这个素材的时候,皮尔斯却发现自己的想法转变了,已经被《黄金时代》、《现代启示录》、《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和《荣归》这样多变且非常有影响力的战争电影所吸引。
后来,差不多是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随着金伯莉·皮尔斯的弟弟年满18岁进入军队服役,这部影片对于她来说,突然具备了更加个人化的意义,她说:“我能够理解他渴望穿上军装、为祖国尽自己的义务的爱国心情……可是他毕竟是我的亲弟弟,所以我才切身感受到了那种毫无疑问的挫败感和沮丧,因为在他之前,我的朋友和家人,都不认识正在服役的军人,可是如今我们却变成了军属。他参加的是美军的第10山地师,隶属于第82空降师。当我们正在阿富汗打仗的时候,他们的部队就做好了随时参战的准备,不过并没有成行。直到2003年9月,战争在伊拉克打响,他也离开了美国向那里进发。我心系他的安危,但我更担心战争对他的情感和灵魂必定会产生的那种无法抗拒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加了解我的弟弟正在经历的一切,我决定制作一部与美国士兵有关的纪录片,我采访了许多现役的军人,询问他们参军的理由以及他们在战争中遇到的情况--包括杀过人、没杀过人的,也有看到自己的战友受伤或被杀的。当然,我特别问到的是,这些军人在退伍之后,要如何重新走出部队,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正是这些采访与谈话,让金伯莉·皮尔斯渐渐明白了存在于美国兵中间的那种对战争极度不满的情绪,同时他们也不再相信他们正为之战斗的信仰以及采用的战斗方式,皮尔斯说:“结果自然是越来越多正在服役的人开始擅离职守,当了逃兵--凯茜·多比(Kathie Dobie)甚至专门就这个问题在杂志上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于是我又开始寻找这些服役期间离开军队的士兵,试着联系上他们,可是他们中有一些已经定居在国外了。”
【一种人为的伤害】
就在金伯莉·皮尔斯的创作思路停滞不前的时候,她的弟弟离开伊拉克回了国,做短暂的调整,皮尔斯在无意间,从她的弟弟那里获得了一个宝贵、有价值的故事素材,他还为她讲述了许多自己和战友经历过的战争事件,皮尔斯说:“我走进客厅的时候,发现弟弟正坐在那里,只离我家那台大尺寸的电视机几英寸远,眼睛死盯着电视里正在播放的画面。那是士兵自己在伊拉克拍摄的生活和战争片断,然后剪辑出来制成了光碟,里面都是士兵开枪、进行偷袭、战斗、开着悍马车巡逻、用沙袋做着防御之类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些枪、战斗机和爆炸场面的特写,剪辑之后,再配以一曲狂热的摇滚曲,不但能够渲染气氛,而且很容易就能激起你澎湃的爱国心--那是一种个人化、完全没有掺杂任何干预、对战争的看法,正是我弟弟和他的战友真实的经历。我开始研究他带回来的光碟,然后通过他,找到更多的士兵,拿到了更多类似的光碟,它们记录的东西,正是透过这些士兵的眼睛看到的一种与人类学有关的寻找,揭开了包括我弟弟在内的这些军人男孩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
后来,金伯莉·皮尔斯的弟弟返回伊拉克,他通过网络,用文本的方式传递给皮尔斯一个发生在他的好友身上的故事,那是一个授勋的荣誉士兵,服役期已经满了,并做好了回家与妻子、孩子团聚的准备,可是一纸“止损”命令,彻底打消了他回家的念头……皮尔斯说:“这就意味着,尽管他已经按照合约完成了他对军队的义务,可是军队却违背了承诺,甚至不顾他的意愿,将他重新送进了战区。这之后,我的调查方向就转移到了止损政策究竟意味着什么上,同时,它又是如何影响军队的整编以及军属的情感的。”在军事领域中,“止损”就表示不让一个已经完成服役任务的人离开或退伍,美国国会第一次赋予“止损”权力,是出于对国防的考虑,特别说明在战争时期,总统是可以留住军队中的每一位军人的,好保卫国家。但是直到海湾战争,乔治·H·W·布什才第一次使用“止损”政策,他将每一位准备好退役的士兵强行留在了自己的军队当中,皮尔斯说:“最近,止损政策再次被启动,在一个战争明显已经结束的时期,就因为美国公民进行服役的比率在迅速下降……我的调查显示,大约有81000名士兵收到了止损命令被滞留在了军队里--他们中有很多人甚至已经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接到同样的命令了,这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许多士兵都对这项政策感到无所适从,他们想尽办法为此进行抗争,联合起来共同起诉,可惜却失败了。于是,他们中有的人进了监狱,有的人擅离职守,有的人甚至离开了美国。”
这些非常具备人性的故事赋予了金伯莉·皮尔斯的创作灵感,她也扩展了自己的思路,将最初决定制作的那部纪录片计划,转变成了一部电影长片,内容正是关于“止损”政策的争论的--要知道对国家的政策提出质疑,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皮尔斯说:“影片中,这些年轻人因为责任感和义务感,所以愿意服役保卫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们那种纯粹的爱国精神,却因为他们所面对的难以忍受的环境而被彻底颠覆了。他们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抵抗,源于最深层的情感,有的人开始质疑,也开始动摇:他们到底是谁?他们的信仰为何?我的影片中有两个一生的好友,他们是如此地相似,可惜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因为不得不面对的战争时代而出现了裂痕。”
在创作影片的过程当中,金伯莉·皮尔斯和另一位编剧马克·理查德(Mark Richard)一直在找机会与士兵们进行交流,合并了他们的经历和评论,皮尔斯说:“我的弟弟已经从伊拉克回来了,现在正住在纽约,他和我们知道的其他士兵在看过我们拍好的一些场景以及对话之后,一致表示影片确实是从士兵的角度出发的。”
穿帮镜头:
台词金句:
高清下载止损完整版精彩对白:
制作人员:
高清完整版资源下载列表: